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3节(1/2)

“你们去过昆仑金阙,在里面是不是发现过洛书。”卓明风问。

我点点头,在昆仑金阙中,我们的确看见过阴阳五行术数之源的洛书,传说中有神龟龟甲上刻有此图象,浮出水面由一位圣人得到,因此被称之龟书。

这便是后世传说中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的典故,相传大禹时,有神龟浮出背驮洛书,献给大禹,他依此治水成功,遂划天下为九州,又依此定九章大法,治理社会。

洛书别看只用九个图案代表九个数字,其实洛书博大精深,而且奥古艰深,以北极为定位星,斗柄所指的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,其数目方位都与洛书完全一致。

这也就是一般术数中常说的九宫,后世奇术的奇门遁甲和八卦变化都是以九宫作为基石。

昆仑金阙中我们看见巨大的石龟,而龟背上铭刻的正是洛书,因此关于大禹得到洛书的传说,其实是真实存在的。

大禹到过昆仑金阙,并在里面得到洛书,在文献中也有关于大禹到昆仑的记载,原因是为了治水,文献中指出河出昆仑,而夏禹又导河积石。

“淮南子一书中有记载,禹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,掘昆仑墟以下地。”卓明风不慌不忙脱口而出。“意思是说大禹治水到了昆仑山。”

我点点头,这并非是无从考证,我从小被逼着熟读全国县志,在《西宁府续志》中曾有记载。

禹贡,导河积石,考其地在今西宁。

西宁的地理位置距离昆仑山并不远,足以说明大禹真到过昆仑山。

“在昆仑金阙的时候,我就没想明白大禹到昆仑的原因,因为文史中对大禹治水是有记载,一般来说治理的应该是长江和黄河两条流域的洪泛,可这些洪灾区域都远离昆仑山脉,大禹治水为什么会到人迹罕至的昆仑山?”

“原因其实很简单,在夏禹之后,还有另一个人到过昆仑金阙,相信说到穆天子,应该没有人会陌生吧。”卓明风说。

我又点点头,周穆王的国都在长安,距离昆仑有千里之遥,而且还是不毛之地,可周穆王依旧以七萃之士可以引路,八骏天马得以远行,不远千里到此,至于原因,在汲冢出土的穆天子传中明确记载。

升于昆仑之丘,以观黄帝之宫,而封丰隆之葬,以昭后世……

周穆王知道黄帝之宫在昆仑,文献中提及的黄帝之宫应该就是昆仑金阙,他来昆仑是祭拜先祖。

“不是,周穆王祭拜的是神,后世之人把黄帝称为天下共主,但昆仑金阙并非是黄帝的陵墓,你们在里面应该看见那五具冰棺,那是被黄帝供奉的神,这个秘密一直流传到周穆王,他到昆仑是为了朝圣,你现在知道大禹为什么要去昆仑吗?”解天辉平静的问。

“周穆王知道昆仑金阙中有神,那早在他之前的夏禹也知道,大禹治水到过昆仑,难道他是想请求神的指引。”我恍然大悟,但很快又皱起眉头。“大禹治水到昆仑求神帮助,但月宫九龙舫为了停泊,不惜让黄帝在昆仑之巅修建船坞,就是不想被打扰,月宫九龙舫为什么要帮大禹呢?”

“你去过万象神宫,也看见了九州龙脉图,月宫九龙舫只会停泊在龙气之地,当时洪荒大水来势汹汹,靠一般人的本事,根本无法治理洪水,龙气之地很有可能会被洪水所淹没。”卓明风心平气和说。

“哦,原来是这样,为了保全龙气之地,因此月宫九龙舫必须治理洪水。”我慢慢明白过来,可依旧疑惑不解问。“既然是治理洪水,那和神域图又有什么关系?”

“大禹采用治水的办法是疏通,可没有直观的山河全貌地图,根本无法正确疏通洪水,神域图上虽然通往神域的地图,同时也有九州全貌,山川河流巨细无遗尽在神域图上。”解天辉看着我说。“为了保全龙气之地不会受损,月宫九龙舫上其中一人带着神域图离开昆仑金阙,最终帮大禹成功治理洪水。”

“原来大禹治水靠的是神域图,可是,你们之前说,神域图自始至终,但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?”我问。

“那是因为神域图还有另外一个名字。”

“什么名字?”

“带着神域图离开昆仑金阙的人,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无法返回月宫九龙舫,神域图至关重要,关系神域的所在,因此这人想了一个办法,让神域图得以保存下来。”解天辉看着我说。“而这个东西便是后世一直传闻的九鼎。”

“九州鼎!”我再一次震惊无比。

文史中曾记载,答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,皆尝亨鬺上帝鬼神。

意思是说,大禹在治理完洪水后,令九州牧贡献青铜,铸造九鼎,用来供奉先神,传闻中,大禹是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、形胜之地、奇异之物画成图册,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,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,以一鼎象征一州。

“铭刻在九州鼎上的,其实就是神域图,只不过没有谁能参悟鼎中地图的玄机。”解天辉说。

“可是,九州鼎早就下落不明,岂不是说神域图已经失传了?”我有些失望的问。

“看不见的东西,不代表没有,九州鼎上的地图至关重要,又岂会随随便便摆放,九州鼎应该是被藏匿起来,但藏匿的地点,至今都是谜,我们找寻了很久也没有发现线索。”卓明风说到这里,默默叹息一声,他的表情有些大失所望。

第359章 长寿仙人

听卓明风的意思,我在心里有些能明白一些事,入地眼和十二祖神之间的关系,形同于主仆,当十二祖神安息的时候,入地眼将全力以赴帮祖神追查月宫九龙舫,以及那五件至关重要的东西。

“第一件是神域图,也就是后来自始至终的九州鼎,那另外四件东西分别是什么?”我问。

“剩下的四件东西中,有一件也从月宫九龙舫遗失,同样这东西因为太过神奇,被后世称为价值连城的双宝。”解天辉不慌不忙回答。

“和氏璧与随侯珠!”我脱口而出,对于这两样东西,我已经不再陌生,不过终于可以肯定,和氏璧与随侯珠是属于月宫九龙舫的。

“涅槃轮。”卓明风的目光从水面收回来。“这才是真正的名字,想必你已经见识过这两样东西的神奇,和氏璧与随侯珠其实是在一起的,这件东西真正的名字叫涅槃轮。”

“长生不老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,而涅槃轮就拥有这样的能力,就如同你在北邙上发现的姬渠,他就是因为得到随侯珠,因此活了几百年,这还仅仅是随侯珠,倘若是完整的涅槃轮,谁得到的便能永生。”解天辉在旁边说。

“涅槃轮是月宫九龙舫上的东西,怎么会变成后来的随侯珠与和氏璧呢?”我越听越迷惑。“何况这么重要的东西,为什么会从九龙船上遗失?”

“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,但涅槃轮不会轻易意识,我们推测是被月宫九龙舫的人带走,估计也是担心涅槃轮会被发现,因此将涅槃轮一分为二,便成了后世知晓的春秋双宝,但涅槃轮并非凡物,所拥有的神力是掩饰不了的。”卓明风说。

“一直以来,对于随侯珠与和氏璧,在人们的心中,仅仅是两件价值连城的珍宝,又是谁发现了这两样东西蕴藏的神力?”我追问。

“世人对长生都梦寐以求,因此有很多关于长生不老的传闻,在世人的心中,长生只有神才会拥有,但所有的传闻都是有根据的,即便最后被杜撰,也能追根溯源找到出处。”解天辉一边上鱼饵一边看着我说。“你好好想想,第一次出现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是什么时候?”

我低头细细思索,关于长生,出自于道家的太上纯阳真经,其中提到,天一生水,人同自然,滋养百骸,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。

问世间谁人无忧,唯神仙逍遥自在,大罗神仙居于大罗天,不老不死永生不灭,仙境极乐无所忧愁。

红尘凡人居于地界,顺生应死繁衍不息,得失苦乐情欲交炽,对仙人而言,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,在时间长河中不过转眼云烟,只有飞升紫府位列仙班,才是永恒的追求。

普通凡人无法逃跑最终的寿命终结,但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真相,对于长生的追求反而更加痴迷,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中长生不老的说法,诸如此类的传说太多,从春秋时期开始关于长生的追逐就盛行不衰。

“最早……”我冥思苦想半天,因为这类的传闻多不胜数,若非要追溯,黄帝修建昆仑金阙,不也是为了获得长生。“我还真不能确定最早关于长生的传说出自何处。”

“永生这东西,虽然世人梦寐以求,但一旦得到永生,这个秘密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的。”卓明风淡淡一笑。“那你好好想想,有据可查,第一个众所周知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是谁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久久小说网 . www.txt998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